天津市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启动
日前,应急管理领域超长期国债项目天津市“市级中心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完成施工建设及监理招标工作,6处市级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面启动。该项目是《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底前完成,届时将增加有效避难面积135.98万平方米,新增应急避难容量27.2万人。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抓紧梳理报送增发国债项目的通知》《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天津市总体规划》要求,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要素优保快保,在最短时间内高效推进项目审批、项目招标等工作。市应急管理局强化部门协同,安排专人负责、积极推动,分步骤、快节奏完成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及批复工作。
此次项目按照“2+2+2”模式开展分类建设,包括:2个公园——水西公园、水上公园;2个体育场馆——海河教育园区体育馆、团泊体育基地;2个展馆——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同时按照《应急避难场所术语》《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等最新标准要求,结合场地现有设施设备实际,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补充完善各场地应急指挥、应急供电、监控照明等应急设施,利用各场地室外开阔区域设置应急集散、应急住宿、指挥管理、医疗救治等功能区。项目建成后新增6处直升机起降区,为全市公共属性停机坪,为市区及周边地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空中紧急救援通道;新增6处市级物资储备库,储备帐篷、棉衣棉被、折叠床、应急照明灯等13大类50余小类应急物资,为场地周边乃至市内6区、环城4区提供应急救援物资保障。
此外,天津市近期还将依托超长期国债项目,在静海区、武清区、北辰区、东丽区启动21处区级短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有效避难面积42.2万平方米,可容纳应急避难人员15.79万人。以上项目建设补齐了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短板,进一步提升了全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