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中国网]新征程上看应急 | 创新表达,阵地深耕,四川安全科普“接地气”,全民应急“有底气”
www.mempe.org.cn时间:2025/11/21 9:51:45来源:中国网 次浏览

新征程上看应急 | 创新表达,阵地深耕,四川安全科普“接地气”,全民应急“有底气”


应急安全情景剧全网播放超百万、“大安全大应急”特别命题作品收获200余万点赞、“安全号”地铁主题列车将沉浸式学习场景融入日超600万客流的通勤场景……近年来,四川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新意的安全科普举措,让安全宣传成功“出圈”。

安全宣传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守护广大人民群众平安的“民生事”。面对灾频灾急灾重的省情和艰巨的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四川应急管理部门锚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主题活动、阵地建设、内容创新发力,将生硬的安全知识融入日常,让安全宣传既有街头巷尾的“热度”,更有浸润人心的“温度”。

主题活动“活”起来:让安全宣传浸润生活、深入人心

四川以主题活动为核心载体,紧扣传统宣传品牌、节假日节点、特色场景需求,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宣传网络,让不同人群都能便捷接触安全知识。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防灾减灾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现场宣传活动向全社会传递安全知识。安全咨询问诊、应急技能实操、应急装备展示……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安全意识耕植群众内容。

“以前总觉得安全宣传活动就是发册子、喊口号,后来发现活动中设置了许多有趣好玩的环节,在国际减灾日活动上,我和孩子体验了一次火灾逃生,还见着无人机、应急机器人等‘高科技’,孩子追着问机器人能不能灭火,说明年还要来参加!”广元市民赵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安全科普宣传的变化。

安全科普宣传从不是“一阵风”,四川把安全宣传融入日常,充分利用节假日抓好安全科普,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安全科普视频,还能抽奖领礼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一名工作人员对国庆中秋假期随处可见的宣传海报记忆犹新,“推送的安全科普短视频贴近群众生活、通俗易懂又有趣,大家都愿意看。”

不仅如此,四川将安全科普宣传推广到中小学校和高校,让安全的种子茁壮成长,进而覆盖更多人群。


学生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学习打绳结。李琪 摄


“我们体验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还有打绳结,在火灾现场如何逃生之类的救援项目,在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立刻做出反应……”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内,附近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们在此开展一场以应急安全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后,争先恐后地向记者介绍刚学习的自救互救技能。

2024年,为针对性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生命安全课程趣味性和实践性,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实践试点,组织中小学生到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防灾减灾实践课。如今,中小学校利用地方防灾减灾馆等载体资源开展安全实践教育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阵地建设“实”起来:让安全宣传有支点更有落点

在广元市苍溪县玉龙村,安全宣传“五进”小站“玉龙安全港”通过农村特色安全宣传画、“安全疏散一张图”、堤坝安全文化长廊等方式,聚焦防护山村“一老一小”安全,通俗宣教应急安全知识。小站配备的微型应急消防站、安全智慧屏等,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川北农村实现了安全宣教和应急指挥一体化。


广元市苍溪县玉龙村的特色安全宣传画和应急疏散路线。玉龙村供图


“我们在村民聚集点附近构建了‘安全疏散一张图’,这张图将能夜间放光的应急路线画到了每家每户,也连接了村里的疏散点和物资存放处。平时,我们引导村民沿着这样的路线休闲散步,增强他们的肌肉记忆,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大家凭本能就可以跑到安全的地方。另外,我们在村里搭建了低空应急体系,其中就包含1个直升机停机坪和5个低空起降点,并实现了应急疏散点、自动起降点和物资投放点三种功能的融合贯通。”玉龙村党总支副书记楚航介绍道。

“应急安全宣传要真正扎根群众、融入日常,光靠热闹的活动远远不够,还得有实打实的阵地托底。”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厅争取财政资金60余万,在全省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安全宣传“五进”小站,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省安全宣传“五进”阵地建设,把安全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乡村院落、社区广场、校园课堂,让群众出门就能学安全,真遇到事儿时也能用上。

正值秋冬季节用气高峰,为防范燃气泄漏发生事故,广元剑阁县羊岭镇组建安全宣传专班,开启“院落宣讲模式”向群众科普燃气安全使用知识。“你们看,把肥皂水抹在软管上,要是冒泡泡,就是漏气了,得赶紧关阀、换软管。”志愿者张敏蹲在地上演示,旁边的餐饮店主王师傅拿着笔记本记要点。据了解,该镇的专班由应急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及村社干部共同组成,通过“网格化”宣传模式,将安全知识精准传递到每一户,确保宣传不留空白、不漏一人。

这类扎根基层、灵活服务的安全宣传专班与志愿服务队,在四川各地正持续延伸触角。成都、自贡、内江、遂宁及德阳广汉等地,纷纷通过跨部门协调联动,整合学校、农村文化站等各类阵地资源,结合“三下乡”等群众易接受的活动形式,推动安全宣传向乡村、社区、企业等场景深度覆盖,专班力量成为了安全知识传递的“流动纽带”。

“阵地是‘根’,能把安全知识固定在群众常去的地方;专班是‘枝’,能带着技能走到院落、田间。”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根扎得稳、枝伸得远,才能把安全宣传的‘网’织得更密。”

内容创新“亮”起来:让科普宣传有新意更有实效

发手册、念文件,群众不爱看,也记不住,一直是安全科普宣传的难点、痛点。如何打破这层“知识传递壁垒”?


短视频作品《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指南》网络截图。


“要将安全知识转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大家爱听、爱看,更爱传播。”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说着,点击四川应急微信视频号中一条名为《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指南》的视频。该视频通过“真人NPC错误示范+消防员专业步骤拆解”的创意点,把“如何捂口鼻、选择哪条逃生通道”这类略显“苦涩”的安全知识讲得清晰直观。一段时间里,这条视频在四川人的朋友圈“刷屏”,不断有人在转发、点赞。

“把故事讲生动、用创意做点缀,让百姓愿意主动看;知识传递要精准直白,让百姓能轻松看懂;在‘热闹’的内容里藏好安全‘门道’,让百姓能扎实记住。”四川省应管理急厅相关负责人员讲出了“破圈”下的底层逻辑,“创作要跳出填鸭式、说教式的传播思维,应通过巧妙构思去架构故事,跳出‘就应急谈应急’的局限,让安全知识变得有趣有味、入脑入心。”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已推出上百个科普短视频,主题覆盖应急逃生演练、安全生产、日常必学技能等各个方面。近期,短视频《没出息》结合热点事件,将不占用消防通道的知识要点自然融入,实现“好看又好懂”的传播效果。不少网友留言:“太有创意了,紧跟热点,这波宣传满分”“知识还能这么宣传?‘一不小心’就记住了”。

这样的用心,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效”。广元旺苍县天星镇云峰村村民谭植的经历,便是最好的印证。

“那天早上在院子里转,看见后山掉石头,我一下子就想起平时看的科普短视频里讲的山体滑坡征兆。”回忆起9月5日的险情,谭植仍心有余悸。他没有耽搁,立刻挨家敲门组织村民转移,当17名村民刚抵达安全地带,约3000立方米土石便倾泻而下,5间房屋被砸损、汽车被掩埋。“要是没学过那些知识,哪能这么快反应过来组织撤离?”谭植感慨,那些日常观看的安全短视频,在关键时刻成了“救命符”。

如今在四川,应急安全已从生硬的知识条文,化作浸润日常的生活底色与全民自觉。从线上创意科普到线下阵地赋能,从趣味活动浸润到实战技能落地,四川的安全宣传创新实践正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不断深植人心,凝聚起全民参与、共筑平安的强大合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可靠的“人民防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