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科普 > 观点|加强应急科普宣传 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观点|加强应急科普宣传 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www.mempe.org.cn时间:2025/11/3 14:21:12来源:国家应急科普宣传 次浏览

应急科普聚焦于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平安,是事前预防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风险挑战交织的复杂时期,从自然灾害到安全隐患,从传统风险到新型风险,都对应急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一历史交汇节点上,唯有不断创新应急科普事业,方能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筑牢人民防线、构建“平安中国”。

要深学细悟,明确方向,切实提高对应急科普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和凝聚社会安全共识,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提供了行动指南。做好应急科普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在微信公众号“国家应急科普宣传”开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专栏,发表了30篇阐释解读文章,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各地各单位进一步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际成效。

要深耕细作,全面覆盖,不断充实完善应急科普内容知识体系。新媒体时代,传播载体发生了深刻变革,但“内容为王”仍为黄金法则。安全知识往往专业严谨,但过度依赖专业术语容易“晦涩难懂”。在做科普时,要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有“网感”的语言,兼顾准确性与趣味性:譬如地震逃生技巧的顺口溜、冻伤处理的“三要三不要”、电动自行车新规的“接地气”解读等。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出了“今宜安”等原创内容,成为增加粉丝粘性的锚点。同时,也要避免为追求通俗化而牺牲准确性,误导公众。内容既要有普适性,也要有专业性。应急科普宣传应锚定实用核心,发挥专业优势,构建专业化科普体系。一方面需覆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既讲“如何做”,又讲“为什么”,剖析背后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要紧扣专业规范,拒绝“大概”“可能”等模糊表述,输出严谨精准的科普内容。在科普时应找准切入点,针对时下热点新闻,或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以“事”科普、以小见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科普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例如各大媒体以“5·10烟台考生救同学缺考事件”为入口,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受众在被感动之余,也对应急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发挥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要丰富载体,喜闻乐见,持续创新应急科普宣传形式。要推进应急科普“看得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动漫、VR游戏等形式,增强科普的趣味性;要推进应急科普“摸得着”,充分利用地铁、公园、车站等公共空间,以及城市大屏、公交显示屏、户外广告牌等社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应急科普作品要在形式上进行精准化突破,才能更快更深地触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可以是一段AI短视频,也可以是一组漫画;它可以是朗朗上口的改编歌曲,也可以是感人至深的深度访谈;它可以是紧张刺激的互动游戏,也可以是逼真有趣的体验场馆;它可以是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的宣传,也可以是商业大街电子屏播放的警示片。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推出“请听文物‘讲’安全”系列AI短视频,创新解读故宫排水兽蚣蝮、火折子等文物的应急智慧,激发受众情感共鸣,取得良好的传播成效。安全宣传需要靠民众来牵引、来造势,要持续深化推动安全宣传“五进”,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科普活动与群众同频共振:“安全生产月”把安全知识普及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全国千家万户,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社会氛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以赛促学”,助力提升全民应急法治素养;“消防宣传月”普及安全用火、消防知识,让群众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学”。

大河奔流,涓滴汇聚。应急科普宣传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民心工程”。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的关键节点,应急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既是时代命题,更是责任担当。应急科普工作应把好正确方向,于守正中创新,于变革中前进,不断提升全民安全素质,让安全理念真正融入社会血脉、扎根群众心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