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科普 > 酒后开启“智驾”,能从轻处罚吗?

酒后开启“智驾”,能从轻处罚吗?

www.mempe.org.cn时间:2025/11/21 14:27:44来源:国家应急科普宣传 次浏览

醉酒开车,如果开启了智能驾驶,是不是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小一些呢?一旦被查,是不是又能处罚得轻一点呢?

一天夜里,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闫某与几位朋友聚餐饮酒。

聚餐结束后,闫某本想给自己叫个代驾,可是他看了看代驾软件,价格着实是有点高。又转念一想,时间这么晚了,路上也没有什么车,加上自己新买的电动汽车有智能驾驶的功能,可以自动躲避障碍和保持车距,应该没有什么危险。闫某就抱着侥幸心理开车回家了。

可事实证明,侥幸心理要不得。刚开到一半,闫某驾驶的车辆就遇到了民警设卡拦截检查。经检测化验,闫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0毫克/100毫升。于是,闫某被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刑事拘留,诉至东城区人民法院。

醉酒驾驶机动车理应构成犯罪,可在法庭上,闫某一方提出,整个醉驾过程中,汽车开启了智能驾驶功能。如今智能驾驶技术相对成熟,能够按照预定路线到达目的地,还能躲避障碍及时刹车。因此,闫某即使醉酒驾驶,对公共安全的危害相对较小,请求对闫某从轻判处。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现有证据还无法证明闫某确实开启了智能驾驶。即使闫某启动智能驾驶功能,也不能成为对其从轻处罚的理由。所以,最终法院判决,闫某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据了解,我国根据 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至5级。现阶段我国允许上路的辅助驾驶大多不超过L2级别,系统仅提供有限的辅助驾驶功能,并非脱离驾驶人的自动驾驶。驾驶人仍需对车辆掌握控制权、持续履行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和准备随时接管的义务。因此,驾驶人在饮酒状态下开启辅助驾驶功能,仍应当被认定为在饮酒状态下掌控着车辆行驶,属于酒驾或醉驾。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同时,在饮酒后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期间,若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也不能免责。驾驶人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仍需负主要的监管责任,其角色依然是驾驶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等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若驾驶人在饮酒后操作、控制车辆,因此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司机朋友

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

即使是智能驾驶

也需要有人掌控其行驶安全

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

不能盲目信任、过度依赖“智驾”

时刻保持谨慎、密切关注路况

保证出行安全!

相关资讯